1. "这个月KPI就靠你了,ChatGPT"
上个月我做了个危险的实验:让AI帮我写技术博客。
第一周:
- 生成速度:5分钟/篇
- 流量涨幅:+35%
- 良心不安程度:轻微
第二周:
- 评论区出现:"作者最近文风好官方..."
- 我开始在AI文章里手动加入错别字以增加"人性化"
- 半夜惊醒:"我是不是变成了内容农场主?"
2. AI技术文的三大致命伤
(1) 正确的废话生成器
AI写的Docker教程:
"Docker是一种容器化技术,它通过容器化实现应用的隔离..."
我写的Docker教程:
"装Docker就像给代码买单身公寓,省得它和别的程序打架"
(2) 细节处露马脚
AI生成的"实战教程"里:
"接下来我们登录AWS控制台,选择EC2服务..."
(但配图是Azure的界面)
(3) 危险的知识幻觉
AI自信满满地写:
"在Python中,可以用null表示空值"
(Python程序员已经抄起了键盘准备开喷)
3. 我的AI混写黑科技
良心尚存模式:
- 自己写核心代码示例
- 让AI扩写说明文字
- 手动加入自黑段子
- 最后塞个猝不及防的冷知识
彻底摆烂模式:
- 输入:"写一篇爆款React Hooks教程"
- 直接复制粘贴
- 把"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改成"根据我多年经验"
(别学,会掉粉)
4. 读者比想象中聪明
某天收到私信:
"老K,你最新那篇讲微服务的文章...
是不是用AI写的?那个'综上所述'的结尾太假了"
我狡辩三连:
- "这是新的写作风格尝试!"
- "可能最近文档写多了..."
- "你听我解释..."
最后老实交代:"用了30%AI辅助"(实际70%)
5. 在AI时代做个真实的技术博主
现在的创作原则:
✅ AI适合:
- 提供写作灵感
- 检查技术表述准确性
- 生成大纲框架
❌ AI不适合:
- 替代真实踩坑经验
- 编造没实践过的技术方案
- 假装成"我"的语气写段子
因为读者最终会发现——
技术文章可以AI生成,但"那个总在深夜debug的秃头老K"无法复制。
6. 所以,我还在坚持手写什么?
- 那些只有踩过坑才懂的"玄学解决方案"
- 调试三天三夜后的顿悟时刻
- 对新技术的第一手吐槽
- 和读者在评论区互怼的快乐
(比如这篇就是纯手工打造,如假包换)
(完)
下期脑洞选题
《程序员防脱发指南:从洗发水到植发报价》
- 硅谷码农 vs 中关村程序员的发量对比
-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生发液、激光帽...
- 终极解决方案:剃光头反而显年轻?
(想看扣"🖱️",让我看看多少同病相怜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