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ello World"到"WTF is this bug"——一个程序员的崩溃进化史

从"Hello World"到"WTF is this bug"——一个程序员的崩溃进化史

站长可乐
8月4日发布

1. 新手村的甜蜜陷阱

还记得第一次成功运行"Hello World"时的狂喜吗?那种掌控计算机的上帝感,让我天真地以为:

  • 编程 ≈ 对电脑说人话
  • Bug ≈ 可爱的小虫子
  • 文档 ≈ 无聊的说明书(谁会看啊)

直到我写了第一个"真实项目"——一个计算器。

def add(a, b):
    return a - b  # 别问,问就是测试你的观察力

用户反馈:"你们的'加法'很有创意。"


2. 程序员成长必经的五个崩溃阶段

阶段1:蜜月期

  • 觉得IDE的彩虹括号好看极了
  • 每次console.log都能获得简单快乐
  • 坚信自己三个月后就能进谷歌

阶段2:第一次重大打击

  • 发现项目无法运行,报错信息像天书
  • 花了6小时发现是少了个分号
  • 开始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这行

阶段3:玄学调试期

  • "昨天还能跑的!"(没改任何代码)
  • "在我电脑上是好的啊!"(经典甩锅)
  • 尝试了重启电脑、重装环境、重启人生

阶段4:面向Stack Overflow编程

  • 掌握精准搜索技巧:"error code 0x80070005 site:stackoverflow.com"
  • 学会从10年前的答案里找灵感
  • 能一眼识别"已标记为重复问题"的绝望

阶段5:禅意阶段

  • 看到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能淡定喝茶
  • 学会用"可能是个feature"来安慰自己
  • 接受了一个真理:没有不写bug的程序员,只有还没发现bug的程序

3. 那些年,我们和IDE的爱恨情仇

VS Code

  • 插件装得比功能还多
  • 内存占用逐渐向Chrome看齐
  • 但离开它就像鱼离开水

IntelliJ

  • 启动时间够我泡杯咖啡
  • 智能提示准得吓人
  • 但每次更新都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不知道哪个插件会挂

Vim

  • 高手标配,装逼必备
  • 实际使用场景:

    1. vim file.txt
    2. 乱按键盘
    3. :q!(不保存强行退出)
    4. 改用VS Code

4. 从"菜鸟"到"老鸟"的生存法则

(1) Bug应对指南

  • 先别慌,喝口水
  • 把错误信息完整复制到谷歌(别自己概括)
  • 给橡皮鸭讲一遍你的代码(真有用!)
  • 终极方案:删了重写

(2) 高效搜索技巧

  • site:stackoverflow.com限定技术社区
  • 用英文搜(中文结果质量差三条街)
  • 加上语言/框架名(比如"python flask 500 error")

(3) 保持理智的方法

  • 设定硬性截止时间:"debug到11点就睡觉"
  • 最难的问题往往在洗澡时解决
  • 记住:所有程序员都在同一条破船上

5. 致依然在坚持的你

上周深夜,我面对一个诡异bug已经奋战了5小时。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发现:

if (user = admin) {  # 少了个等号!
    grantAllPermissions();
}

那一刻的心情,比第一次跑通"Hello World"还要激动。

这就是编程的魅力:

  • 它让你怀疑人生
  • 它让你脱发失眠
  • 但它也会在你快要放弃时,给你一个"啊哈时刻"

所以下次当你对着屏幕大喊"WTF is this bug"时,请记住——
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整个行业都这样。

(现在可以安心地把键盘摔在床上了)


(完)


下一篇预告

《当技术博主开始用AI:流量涨了,良心痛了》

  • 我用AI生成技术文章的黑暗实验
  • 那些只有真人才懂的"技术细节陷阱"
  • 如何在AI时代保持技术博主的真实性?

(想看扣4,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抢沙发
OωO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