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164
篇与
站长可乐
相关的结果
- 第 2 页
-
程序员相亲指南:从"我修电脑的"到"我搞算法的" 1.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道送命题 第一次相亲,我老实回答:"我是程序员。" 对方眼睛一亮:"太好了!我电脑特别卡..." 第二次相亲,我改口:"我是搞算法的。" 对方若有所思:"就是抖音那种让人上瘾的?" 第三次相亲,我直接说:"我是做人工智能的。" ——终于成功把天聊死了。 2. 技术直男相亲翻车现场 场景一:约会地点选择 ❌ "我知道有家网吧环境不错..." ✅ "我订了VR体验馆的双人套餐"(虽然最后还是去网吧开黑了) 场景二:聊天话题 ❌ "你知道TCP三次握手吗?" ✅ "你平时刷短视频多吗?其实推送算法..."(强行拐回舒适区) 场景三:形象管理 ❌ 格子衫+双肩包+三天没洗的头 ✅ 黑色hoodie+MacBook Air(假装不经意露出苹果logo) 3. 程序员相亲简历优化指南 | 真实情况 | 简历写法 | |----------|----------| | 修bug的 | 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工程师 | | 写CRUD的 | 企业级应用架构师 | | 调参的 | 机器学习算法专家 | | 删库跑路的 | 前数据中心安全顾问 | 特别技巧: 在自我介绍里加一句"偶尔写技术博客"(即使你上次更新是2018年) 4. 相亲市场技术栈鄙视链 顶层: 量化交易(听起来像能赚大钱) 自动驾驶("下一个Elon Musk"光环) 中层: 人工智能(已从神坛跌落,但还有余温) 区块链(解释不清但感觉很厉害) 底层: 前端开发("就是做网页的吧?") 测试工程师("你们是不是专门找bug的?") 地狱级: "我在家接外包" "目前待业,但有个很棒的创业idea" 5. 当约会遇上线上故障 真实故事: 烛光晚餐刚上菜 企业微信报警:生产环境挂了 掏出笔记本当场改代码 对方感动地说:"你工作的样子好专注..." 第二天收到信息:"我觉得你更爱你的电脑" 6. 来自可乐的保命建议 (1) 话题黑名单 解释什么是前后端分离 吐槽产品经理的奇葩需求 展示你的机械键盘收藏 (2) 形象急救包 常备一件纯色衬衫在办公室 学会用发蜡(至少约会前洗头) 把"我平时就爱宅着"改成"我享受深度思考的独处时光" (3) 终极话术 当被问"你们是不是都很木讷"时: "我们只是习惯用二进制思考——要么0,要么1。但对你,我想试试浮点数。" (慎用,可能收获白眼或心动) 7. 残酷真相 最近用Python分析了相亲数据: 提到"年薪"时回复率提升200% 提到"加班"时对话结束概率80% 提到"期权"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知不知道这可能是废纸 最终觉悟: 与其在相亲市场被算法匹配,不如自己写个推荐系统。 (但写着写着发现,还是和代码谈恋爱比较单纯) (完) 下期脑洞 《程序员财务自由幻觉图鉴》 从"等公司上市"到"接外包暴富"的幻想演变史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比特币和狗狗币 终极真相:其实只想赚够植发钱 (想看扣💰,让我看看多少同行还在做暴富梦) -
程序员养生指南:从枸杞保温杯到电子针灸 1. "年纪轻轻就开始养生?" 上周团队来了个00后实习生,看到我工位上的装备后发出灵魂拷问: 升降桌(调到最高站着写代码) 护眼仪(午休时像戴个VR眼镜) 分装药盒(维生素B+护肝片) 他憋了半天问:"可乐哥...您今年贵庚?" 我默默按下电动升降桌的下降按钮:"这叫未雨绸缪,等你debug到凌晨三点就懂了。" 2. 工位养生装备大赏 青铜段位:基础生存包 枸杞保温杯(中年程序员的入场券) 颈椎按摩仪(skg基础款,用久了会积灰) 防蓝光眼镜(实际用途:掩饰黑眼圈) 黄金段位:硬核朋克养生 电子针灸贴片(写着写着代码突然开始电自己) 血糖监测手表(用来发现咖啡因摄入超标) 便携式吸氧瓶(冲刺上线时使用) 王者段位:赛博修仙 脑电波监测头环(号称能提升专注力) 红外线理疗腰带(边修复腰椎边coding) 智能药盒(蓝牙连接手机提醒吃药) 3.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养生智商税 踩雷清单: 石墨烯内裤(宣称防辐射,实际只是贵) 量子波动速读U盘(插电脑上屁用没有) 程序员专用能量手环(就是LED灯会闪) 幸存清单: 人体工学椅(真的能救老腰) 升降桌(站坐交替确实舒服) 褪黑素软糖(失眠时比数羊管用) 4. 硅谷生物黑客 vs 中关村朋克养生 流派硅谷玩法中关村玩法提神防弹咖啡+莫达非尼红牛泡枸杞监测全天候血糖仪+脑电波头环小米手环测睡眠治疗高压氧舱+冷冻疗法盲人按摩+拔火罐终极目标活到120岁还能写代码35岁前别猝死就行5. 可乐的实用养生技巧 (1) 办公室微运动 每小时代码评审时做颈椎操(动作要自然,像在思考) 上厕所走最远的那个坑位(强行增加步数) 用深蹲姿势捡掉落的U盘(一举两得) (2) 饮食黑客 把维生素分装进药盒(看起来像资深病号) 点外卖时备注"少油少盐"(然后配着辣条吃) 下午茶换成坚果(但薯片也在抽屉里备着) (3) 心理按摩 设置"假下班"闹钟(18点准时关显示器发呆5分钟) 在IDE里装彩虹括号插件(保护心理健康) 把产品经理需求文档打印出来当减压玩具 6. 当养生遇上deadline 真实场景: 养生闹钟响起:"该做眼保健操了" 看了眼未解决的bug 长按闹钟关闭:"今天先养死,明天再养生" 7. 终极觉悟 最近体检报告显示: 颈椎曲度变直 轻度脂肪肝 维生素D缺乏 医生建议:"少熬夜多运动" 我的改进方案: 换了更贵的护颈枕 买了能监测睡眠的手环 把熬夜改叫"错峰养生" 毕竟—— 只要保养做得早,35岁还能跑得动 (跑路转行的跑) (完) 下期预告 《程序员相亲指南:从"我修电脑的"到"我搞算法的"》 技术直男如何包装LinkedIn式相亲简历 第一次约会该穿格子衫还是hoodie 当对方问"你具体是做什么的"时的艺术回答 (想看扣❤️,让我看看多少同行需要抢救感情生活) -
程序员穿搭指南:从格子衫到hoodie的进化史 1. 程序员衣柜的终极之谜 上周搬家时,我发现自己拥有: 7件不同配色的格子衫(红黑/蓝白/黑灰...) 5件印着技术大会logo的T恤 3条"弹性适中"的牛仔裤 1套"面试专用"西装(吊牌还没拆) 最可怕的是——这些衣服组合起来,竟然能完美搭配我过去三年的所有工作日。 2. 程序员时尚进化树 石器时代(学生时期) 标配:动漫T恤 + 大裤衩 + 拖鞋 信条:"穿得越随意,代码越牛逼" 致命伤:实习面试时被误认为是来修空调的 青铜时代(初入职场) 觉醒:买了人生第一件格子衫 信条:"要看起来像个正经工程师" 副作用:和同事撞衫率高达80% 黄金时代(大厂时期) 进化:连帽卫衣 + Air Jordan 信条:"舒适即正义" 隐藏技能:hoodie帽子能完美遮住三天没洗的头 赛博时代(远程办公) 终极形态:上半身衬衫(视频会议用) + 下半身睡裤 信条:"反正你们看不到我的腿" 最新发现:Zoom虚拟背景连睡衣都能遮 3. 为什么我们痴迷hoodie? 科学解释: 帽子:随时进入"勿扰模式" 口袋:能装下手机+钥匙+AirPods 材质:适合16小时连续穿着 玄学解释: 黑色hoodie + 机械键盘 = 黑客电影氛围感 灰色hoodie + 咖啡杯 = 资深架构师范儿 白色hoodie(保持干净版)= "我有对象帮我洗衣服" 4. 大厂穿搭密码解析 公司标配穿搭隐藏信息硅谷某大厂公司logo卫衣 + Allbirds"我司福利好到发衣服"国内大厂APolo衫 + 工牌绳"随时准备被拉去开会"国内大厂B文化衫 + 冲锋衣"我司加班到凌晨很正常"创业公司创始人同款黑T"我和CEO关系铁"5. 程序员穿搭的三大禁忌 (1) 正装陷阱 除非你是CTO见投资人 否则西装革履写代码的样子像被HR绑架来的 (2) 新鞋诅咒 穿新鞋那天必出生产事故 玄学解释:新鞋影响debug气场 (3) 发型诈骗 视频面试用虚拟背景+美颜 入职后发现真人发量差距过大 后果:被同事问"你是不是有个双胞胎兄弟来面试的?" 6. 远程办公的终极穿搭方案 基础版: 上半身:衬衫(挂椅背上备用) 下半身:睡裤 脚部:袜子(左右不同款也没关系) 进阶版: 买件假领子衬衫(只露领子那种) 搭配睡袍食用效果更佳 终极版: 直接使用Zoom虚拟西装 配合"专业办公室"背景 实际穿着:恐龙连体睡衣 7. 时尚的尽头是返璞归真 最近发现湾区大佬们的终极穿搭秘密: 扎克伯格的灰色T恤($300/件) 乔布斯的黑色高领(三宅一生定制) 我的红色格子衫(双十一满减凑单品) 顿悟时刻: 当你的代码足够牛逼,穿什么都是时尚。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先把这件穿了三天的hoodie换了吧) (完) 下期脑洞 《程序员养生指南:从枸杞保温杯到电子针灸》 那些年在工位见过的奇葩养生装备 如何优雅地在代码评审时做颈椎操 硅谷流行的"生物黑客"是智商税吗? (想看扣💻,养生朋克们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
程序员防脱发指南:从洗发水到植发报价 1. 从"Hello World"到"Hello Bald" 上周同学聚会,发现我们计算机系的毕业照简直是个预言: 前排:发量王者(转行做产品的) 中排:发际线守卫者(做测试的) 后排:反光担当(我们这些写核心代码的) 最扎心的是,学土木的老同学拍着我肩膀说:"你们IT行业脱发比我们工地还严重啊!" 2. 程序员头发消失的五大原因 (1) 脑力过载 每个bug消耗500根头发 看到undefined is not a function时掉发速度+300% (2) 熬夜守恒定律 深夜coding效率越高 头发离开头皮的速度越快 (3) 咖啡因依赖 每天三杯咖啡保效率 副作用是让毛囊也"996" (4) 压力性薅头发 debug时的标准动作: 皱眉 抓头发 发现手里有根断发 压力更大 (5) 祖传代码的诅咒 每维护一行祖传代码 发际线后退0.01毫米 3.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阶段一:玄学护理 生姜洗发水(洗完头火辣辣的,以为在生发) 防脱梳子(价格是普通梳子的20倍) 头皮按摩仪(用了两周闲置了) 阶段二:科技狠活 激光生发帽(像戴了个微波炉) 生发软糖(吃糖就能长头发?我信了) 磁疗枕巾(除了睡得脖子疼没其他效果) 阶段三:医学方案 米诺地尔(有用,但停用就反弹) 非那雄胺(效果不错,但听说有副作用...) 植发咨询(被报价吓退) 4. 硅谷vs中关村防脱方案对比 解决方案硅谷程序员中关村程序员洗发水$50的专业防脱洗发水霸王防脱,成龙代言食补定制维生素套餐黑芝麻糊当下午茶终极方案高科技植发诊所北京海淀某三甲医院心理安慰"Elon Musk也秃""张朝阳头发也不多"5. 实用防脱指南(亲测有效版) (1) 物理防护 买个人体工学椅,减少抓头发次数 戴个宽松的帽子(但别太紧,会勒掉更多) (2) 习惯调整 设置每小时站立提醒(血液循环很重要) debug时改掉抓头发的习惯(换成捏减压球) (3) 性价比之选 维生素B族(确实有点用) 规律作息(虽然很难) 学会甩锅("这个bug是产品经理的需求问题") (4) 终极大招 剃光头: 优点:显年轻、省洗发水、像资深黑客 缺点:冬天头冷、反光影响同事 6. 植发机构的套路解析 上周去某植发机构咨询,收获经典话术: "您现在这个情况还来得及"(每个客户都这么说) "我们采用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其实就是FUE) "现在活动价只要8万"(原价20万?信你个鬼) 关键发现: 后枕部毛囊就像备用电池,拆东墙补西墙 植完还是要继续用药维持 最终可能陷入"植发-掉发-再植发"的循环 7. 与头发和解的哲学时刻 某天照镜子突然顿悟: 强尼·戴普秃了也帅 Jeff Bezos秃了更显大佬气质 我的头发,或许是为科技进步做出的牺牲 现在我的简历特长栏写着: "十年编程经验" "五年防脱经验" "发际线管理大师" (反正代码跑得快不快,跟头发多不多没关系) (完) 下期预告 《程序员穿搭指南:从格子衫到hoodie的进化史》 为什么我们钟爱连帽卫衣? 大厂标配穿搭剖析 如何用一件hoodie暗示"我随时能coding" (想看扣⌨️,让我看看多少同行还在穿公司文化衫) -
当技术博主开始用AI:流量涨了,良心痛了 1. "这个月KPI就靠你了,ChatGPT" 上个月我做了个危险的实验:让AI帮我写技术博客。 第一周: 生成速度:5分钟/篇 流量涨幅:+35% 良心不安程度:轻微 第二周: 评论区出现:"作者最近文风好官方..." 我开始在AI文章里手动加入错别字以增加"人性化" 半夜惊醒:"我是不是变成了内容农场主?" 2. AI技术文的三大致命伤 (1) 正确的废话生成器 AI写的Docker教程: "Docker是一种容器化技术,它通过容器化实现应用的隔离..."我写的Docker教程: "装Docker就像给代码买单身公寓,省得它和别的程序打架"(2) 细节处露马脚 AI生成的"实战教程"里: "接下来我们登录AWS控制台,选择EC2服务..." (但配图是Azure的界面)(3) 危险的知识幻觉 AI自信满满地写: "在Python中,可以用null表示空值" (Python程序员已经抄起了键盘准备开喷)3. 我的AI混写黑科技 良心尚存模式: 自己写核心代码示例 让AI扩写说明文字 手动加入自黑段子 最后塞个猝不及防的冷知识 彻底摆烂模式: 输入:"写一篇爆款React Hooks教程" 直接复制粘贴 把"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改成"根据我多年经验" (别学,会掉粉) 4. 读者比想象中聪明 某天收到私信: "老K,你最新那篇讲微服务的文章... 是不是用AI写的?那个'综上所述'的结尾太假了"我狡辩三连: "这是新的写作风格尝试!" "可能最近文档写多了..." "你听我解释..." 最后老实交代:"用了30%AI辅助"(实际70%) 5. 在AI时代做个真实的技术博主 现在的创作原则: ✅ AI适合: 提供写作灵感 检查技术表述准确性 生成大纲框架 ❌ AI不适合: 替代真实踩坑经验 编造没实践过的技术方案 假装成"我"的语气写段子 因为读者最终会发现—— 技术文章可以AI生成,但"那个总在深夜debug的秃头老K"无法复制。 6. 所以,我还在坚持手写什么? 那些只有踩过坑才懂的"玄学解决方案" 调试三天三夜后的顿悟时刻 对新技术的第一手吐槽 和读者在评论区互怼的快乐 (比如这篇就是纯手工打造,如假包换) (完) 下期脑洞选题 《程序员防脱发指南:从洗发水到植发报价》 硅谷码农 vs 中关村程序员的发量对比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生发液、激光帽... 终极解决方案:剃光头反而显年轻? (想看扣"🖱️",让我看看多少同病相怜的战友) -
从"Hello World"到"WTF is this bug"——一个程序员的崩溃进化史 1. 新手村的甜蜜陷阱 还记得第一次成功运行"Hello World"时的狂喜吗?那种掌控计算机的上帝感,让我天真地以为: 编程 ≈ 对电脑说人话 Bug ≈ 可爱的小虫子 文档 ≈ 无聊的说明书(谁会看啊) 直到我写了第一个"真实项目"——一个计算器。 def add(a, b): return a - b # 别问,问就是测试你的观察力用户反馈:"你们的'加法'很有创意。" 2. 程序员成长必经的五个崩溃阶段 阶段1:蜜月期 觉得IDE的彩虹括号好看极了 每次console.log都能获得简单快乐 坚信自己三个月后就能进谷歌 阶段2:第一次重大打击 发现项目无法运行,报错信息像天书 花了6小时发现是少了个分号 开始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这行 阶段3:玄学调试期 "昨天还能跑的!"(没改任何代码) "在我电脑上是好的啊!"(经典甩锅) 尝试了重启电脑、重装环境、重启人生 阶段4:面向Stack Overflow编程 掌握精准搜索技巧:"error code 0x80070005 site:stackoverflow.com" 学会从10年前的答案里找灵感 能一眼识别"已标记为重复问题"的绝望 阶段5:禅意阶段 看到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能淡定喝茶 学会用"可能是个feature"来安慰自己 接受了一个真理:没有不写bug的程序员,只有还没发现bug的程序 3. 那些年,我们和IDE的爱恨情仇 VS Code: 插件装得比功能还多 内存占用逐渐向Chrome看齐 但离开它就像鱼离开水 IntelliJ: 启动时间够我泡杯咖啡 智能提示准得吓人 但每次更新都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不知道哪个插件会挂 Vim: 高手标配,装逼必备 实际使用场景: vim file.txt 乱按键盘 :q!(不保存强行退出) 改用VS Code 4. 从"菜鸟"到"老鸟"的生存法则 (1) Bug应对指南 先别慌,喝口水 把错误信息完整复制到谷歌(别自己概括) 给橡皮鸭讲一遍你的代码(真有用!) 终极方案:删了重写 (2) 高效搜索技巧 加site:stackoverflow.com限定技术社区 用英文搜(中文结果质量差三条街) 加上语言/框架名(比如"python flask 500 error") (3) 保持理智的方法 设定硬性截止时间:"debug到11点就睡觉" 最难的问题往往在洗澡时解决 记住:所有程序员都在同一条破船上 5. 致依然在坚持的你 上周深夜,我面对一个诡异bug已经奋战了5小时。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发现: if (user = admin) { # 少了个等号! grantAllPermissions(); }那一刻的心情,比第一次跑通"Hello World"还要激动。 这就是编程的魅力: 它让你怀疑人生 它让你脱发失眠 但它也会在你快要放弃时,给你一个"啊哈时刻" 所以下次当你对着屏幕大喊"WTF is this bug"时,请记住—— 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整个行业都这样。 (现在可以安心地把键盘摔在床上了) (完) 下一篇预告 《当技术博主开始用AI:流量涨了,良心痛了》 我用AI生成技术文章的黑暗实验 那些只有真人才懂的"技术细节陷阱" 如何在AI时代保持技术博主的真实性? (想看扣4,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
远程工作三年,我的颈椎比代码先崩了 1. "自由职业"的真相:自由地24小时待命 三年前辞职时,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 在海边咖啡馆优雅地敲代码 每天自然醒,穿着睡衣开工 工作时间自由,想摸鱼就摸鱼 现实是: 客户总在凌晨三点发需求:"这个很简单,今天能搞定吗?" 生物钟逐渐向吸血鬼靠拢 我的床、书桌、马桶形成了稳定的「三点一线」 最可怕的是——我的活动范围,从"公司-家"变成了"床-电脑-冰箱"。 2. 程序员职业病大赏 (1)颈椎:人类的弱点,显示器的俘虏 长期低头写代码,颈椎曲度比股市走势还刺激 转头时能听到"咔咔"声,像生锈的机器人 按摩师说我肩膀硬得像"代码里的硬编码" (2)手腕:从灵活敲键盘到酸痛点外卖 右手腕得了腱鞘炎,左手腕因为频繁滑动手机也不行了 现在刷短视频都改用语音控制:"小爱同学,下一条" (3)腰椎:久坐的代价 体检报告说我的腰椎间盘"轻微突出" 医生建议多运动,但我连起身接水都觉得是"剧烈运动" (4)眼睛:从5.0到"散光+干眼症" 每天盯着屏幕12小时,眼睛干得能摩擦起火 滴眼药水像给沙漠浇水,瞬间吸收,毫无痕迹 3. 我的居家办公装备进化史 第一阶段:将就主义(省钱版) 餐桌当办公桌 枕头当腰靠 外接键盘?不存在的,笔记本自带键盘搓到冒火星 第二阶段:轻度觉醒(知乎种草版) 买了个人体工学椅(山寨版) 配了个机械键盘(然后邻居投诉我深夜"哒哒哒") 显示器支架(但依然低头看屏幕) 第三阶段:求生欲爆发(医院警告版) 电动升降桌(站坐交替,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坐着) 真正的Ergonomic椅子(花了我半个月收入) 护眼显示器+防蓝光眼镜(但熬夜习惯没改) 结论:装备救不了懒人,自律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但我选择继续买装备) 4. 如何避免成为"代码写得好,体检报告吓死人"的选手? (1)定时强制休息 用番茄钟法(25分钟工作,5分钟活动) 但实际情况: "等我把这个bug修完" → 2小时过去了 "再写一会儿就休息" → 天亮了 (2)居家也要有"通勤仪式感" 早上"上班":换掉睡衣,假装出门(哪怕只是走到阳台) 晚上"下班":关电脑,物理上离开工作区(否则你会忍不住再"看一眼") (3)运动?从微习惯开始 每天做2分钟拉伸(总比完全不动强) 接水时多走两步(别一次接满,逼自己多起身) 站着开会(虽然大概率还是会坐下) (4)终极解决方案——找个办公室 没错,远程三年后,我反而开始怀念办公室 至少有人提醒你:"喂,你午睡打呼了" 5. 数字游民的终极矛盾 我们追求的是自由,但最终被自律绑架。 我们逃离了办公室政治,却陷入了自我管理的焦虑。 我们以为能掌控时间,结果时间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 但即使如此—— 明天,我依然会选择穿着睡衣,喝着咖啡,在键盘上敲出属于我的数字人生。 (然后默默预约了明天的推拿) (完) 下一篇预告 《从“Hello World”到“WTF is this bug”》 每个程序员都经历过的崩溃瞬间 如何从"新手村"升级到"bug猎人" 那些年,我们和IDE的爱恨情仇 (想看扣3,我看看有多少同病相怜的码农 🥲) -
当AI能写代码了,我们该慌吗? 1. "Copilot,这段你写吧,我累了" 上个月,我让GitHub Copilot帮我补全了一段代码。它唰唰唰给我吐出了50行,逻辑清晰,注释到位,变量名甚至比我自己起的还规范。 我盯着屏幕,心情复杂—— 三分欣慰:"终于不用熬夜查文档了" 三分嫉妒:"这代码风格比我优雅多了" 四分恐慌:"再这样下去,我是不是该转行送外卖?" 但很快,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Copilot生成的代码跑不起来,错误提示像摩斯密码一样神秘。 原来,AI只是个高级自动补全,debug还得靠人类。 2. AI写代码的三大幻觉 幻觉1:"AI能取代程序员" 现实:AI能写代码,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 就像让ChatGPT写诗,它能押韵,但不懂什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独 幻觉2:"AI写的代码更可靠" 现实:AI擅长拼凑,不擅长思考 你让它写个排序算法,它可能给你混搭冒泡+快排+睡眠排序(没错,真有人试过) 幻觉3:"用了AI,我就不用学编程了" 现实:AI生成的代码,只有程序员能判断好坏 就像让小学生用计算器解微积分,按出来答案也不知道对不对 3. 程序员VS AI:谁才是真正的"工具人"? 我现在的开发流程: 让AI生成代码(信心满满) 逐行检查(眉头紧锁) 手动修复(骂骂咧咧) 最后发现,自己重写更快(悲愤交加) 结论: AI是很好的"实习生"——能快速出活,但得有人盯着 程序员进阶成了"代码审查员"——从写代码变成审代码 未来可能有两种程序员: 会驾驭AI的(效率翻倍) 被AI驾驭的(逐渐边缘化) 4. 如何让AI替你打工,而不是让AI替你失业? (1)别让AI替你思考,让它替你搬砖 ✅ 适合AI干的活: 写模板代码(比如CRUD接口) 自动补全重复逻辑 生成测试用例 ❌ 不适合AI干的活: 系统架构设计 业务逻辑决策 调试玄学bug (2)学会问AI问题,比会写代码更重要 烂提问:"写个电商网站"(AI:???) 好提问:"用React写个购物车组件,要求支持增减数量,且本地存储状态" (3)保持学习,别让自己变成"AI提示词工程师" 如果你只会复制粘贴AI代码,那你的竞争力≈搜索引擎 真正的价值在于:理解问题,而不只是解决问题 5. 终极答案:程序员会失业吗? 短期来看——不会,因为: AI写的代码需要人审核 业务逻辑需要人梳理 系统设计需要人把控 长期来看——可能会,但淘汰的不是程序员,而是"只会写代码的程序员"。 未来属于: 能驾驭AI的开发者 懂业务的架构师 会提问的"程序员+" (当然,如果AI哪天能自己debug了,那我真的该考虑转行卖煎饼了) (完) 下一篇预告 《远程工作三年,我的颈椎比代码先崩了》 程序员职业病大赏:鼠标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我的居家办公装备进化史:从餐桌到人体工学椅 如何避免成为"代码写得好,体检报告吓死人"的选手? (想看的话,评论区扣个2,我看看有多少同病相怜的战友 😭) -
技术人的浪漫:当代码遇到诗与远方 1. 凌晨四点的Git提交记录 昨晚又熬了个通宵,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残影,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早已模糊。终于,我按下git commit -m "fix: 修了又好像没修",顺手给咖啡机续了命。 突然想起大学时写的第一行代码: print("Hello, World!")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编程就是和计算机优雅对话。现在?呵,更像是和一台脾气暴躁的自动售货机讨价还价。 2. 程序员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写代码 刚入行时,觉得if-else就是世界的真理 写个冒泡排序都能感动自己 坚信"只要我注释够多,后人一定夸我贴心" 第二重:被代码写 接手祖传屎山,血压和代码行数成正比 调试时嘴里念叨:"这不可能啊,昨天还能跑的..." 学会在Stack Overflow上精准搜索"为什么我的代码像一坨..." 第三重:人码合一 能面不改色地删掉整个node_modules再npm install 看到undefined is not a function时微微一笑:"老熟人了" 终于领悟——编程的本质,就是在bug的海洋里优雅地狗刨 3. 那些年,我们被产品经理支配的恐惧 上周开会,产品经理激情演讲:"这个需求很简单,就加个‘智能推荐’功能,明天上线没问题吧?" 我(面无表情): "智能推荐?行啊,我推荐你别做。" "明天上线?我推荐你换个星球生活。" 但最后,我还是默默打开了ChatGPT:"如何用最少的代码假装实现了AI推荐?" (结果:用了Math.random(),用户反馈"推荐算法很精准",我笑而不语) 4. 程序员的浪漫,一般人看不懂 最动听的情话:git pull 没冲突 最浪漫的承诺:// TODO: 以后优化(但永远不会) 最深的背叛:同事偷偷rebase了你的分支 最感人的告白:你的PR我review了,就改了两个小地方 (然后你发现整个架构都被重构了) 5. 所以,我们为什么还在写代码? 因为某个深夜,你随手敲下的几行代码,突然跑通了。 因为某个用户留言:"这个功能帮我省了5小时。" 因为即使被bug虐到怀疑人生,你还是会咬牙切齿地说: "让我再试最后一次。" (然后发现是少了个分号) (完) 下一篇预告 《当AI能写代码了,我们该慌吗?》 程序员会被GPT-4取代吗? 如何让AI替你打工,而不是让AI替你失业? 我的真实体验:让Copilot写一星期代码后,我变成了... (如果你也想看,评论区扣1,我看看有多少同行在瑟瑟发抖) -
AI写作:我的键盘分你一半,但灵魂呢? 1. 凌晨三点的灵感小偷 昨晚我又失眠了——这是本月第七次。盯着空白的文档,光标像嘲笑我一样闪烁。突然想起那个总在广告里朝我眨眼的AI写作助手。"要不...试试?"我罪恶的小手指点开了那个彩虹色的"生成"按钮。 三分钟后,我盯着屏幕上那篇结构工整、引经据典的2000字长文,感觉像被学霸同桌抄了作业还比我得分高。咖啡杯里倒映着我扭曲的脸:"老K啊老K,你引以为傲的写作尊严就值这每月9.9刀?" 2. AI的甜蜜陷阱:真香警告 优点清单(用ChatGPT语气写的): ✨ 效率狂魔:3分钟产出我憋3小时的内容 🌍 知识海绵:从量子力学到螺蛳粉做法无所不知 📝 语法警察:彻底消灭"的地得" PTSD 💡 创意跳板:给写作瓶颈来个数字版心肺复苏 (看,连优点清单它都能写得这么工整,气不气?) 上周用AI辅助写了篇游戏评测,阅读量居然涨了40%。评论区说"作者观点好独特",我对着屏幕尬笑:"是啊是啊,我和我的硅基小伙伴都这么觉得..." 3. 那些让人后背发凉的瞬间 但前天发生件事:AI生成的段落里突然出现"作为一名住在加州的家庭主妇..." 我,一个在北京租着10平米次卧的秃头码字民工,吓得把麦片喷在了键盘上。 弊端清单(这次我亲自写): 🎭 人格分裂风险:十篇文章能切换八种写作人格 😶 情感塑料感:把"失恋痛苦"写得像微波炉说明书 🔄 信息回音壁:全网内容的大型缝合怪 ⚖️ 伦理过山车:到底该不该偷偷用AI写情书? 最可怕的是,现在重读自己三个月前的文章,竟然开始怀疑:"这真是我写的?还是AI写的?或者...我已经被AI同化了?" 4. 与赛博室友的相处之道 现在我的写作流程变成这样: 用AI生成五个版本 全部删掉只留标题 在愤怒中写出有错别字的初稿 让AI帮忙改语法错误 最后手动加入些只有人类会犯的蠢梗 就像和个强迫症室友合租:它负责把袜子按颜色分类,我负责在冰箱上贴冷笑话便利贴。 5. 最后的倔强 今早发现关注三年的写作博主原来全程用AI代笔,取关时手都在抖。转头看见自己刚开的"年度写作计划"文档,心虚地加了行小字: "本作品含30%以上人类成分,具体比例视咖啡因摄入量浮动。" 所以回到标题的问题——AI能分走我的键盘,但那些在深夜啃噬内脏的创作焦虑,那些从生活褶皱里抖落的灵光碎片,那些让读者说"这作者肯定也被地铁早高峰虐过"的共情时刻...这些,我死也不会交给算法。 (除非它答应帮我还房贷)